浙江省2013年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大学语文
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、写在答题纸上。
选择题部分
注意事项:
1. 答题前,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规定的位置上。
2.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,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。
一、选择题(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。本题共有20 小题,每小题1 分,
共20 分)
1.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 爱:疼爱
B.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:竟然
C.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:使……跟随
D.会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 度:估计,揣测
2.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子布、元表诸人各顾其妻子 妻子:妻子和子女
B.所以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:意外事故
C.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:不一定
D.初一交战,操军不利 初一:农历每月的第一天
3.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( )
A.乃使从者衣褐,怀其璧,从径道亡
B. 两溪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
C.距关,毋内诸侯
D. 三岁贯女,莫我肯顾
4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( )
A.可烧而走也 B.将军身披坚执锐
C.吾妻之美我者 D.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
5.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 )
A.修养生息 B.滥竽充数 C.走头无路 D.鬼计多端
6.下列关于调查报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调查报告就是调查、研究、分析、结论书面化的文字
B.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,一般来说,分为标题、正文、署名、日期等部分。
C.主体部分要交代调查的对象、方法及经过,调查内容不必详细写出。
D.撰写调查报告,应广泛收集材料,善于分析材料。
7.下列《种树郭橐驼传》的语句中,属于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经验的一项是( )
A.驼……能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尔 B.视驼所种树,或迁徙,无不活
C.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,莫能如也 D.我知种树而已,官理非吾业也
8.《秋水》中感叹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”的一项是( )
A.河伯 B.北海若 C.庄子 D.孔子
9.下列关于《谏逐客书》的说法,不准确的一项是( )
A.《谏逐客书》是李斯上给秦王的一篇奏议,劝诫秦王不要驱逐客卿。
B.作者在文中写得理足辞胜,雄辩滔滔,打动了秦王,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。
C.“臣闻吏议逐客,窃以为过矣”一句直接指责了秦王的过错。
D.本文结构曲折多变,严谨有序,写得生动活泼,富有吸引力。
10.下列《氓》中句子表现“氓”狡猾多变性格的一项是( )
A.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
B.送子涉淇,至于顿丘。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
C.淇水汤汤,渐车帷裳。女也不爽,士贰其行。
D.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。
11.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 )
A.《蜀相》写出了诸葛亮知人善任,始终不渝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的形象特点。
B.《山居秋暝》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。
C.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是千古名句。
D.《行路难》(金樽清酒斗十千)一诗主要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强烈苦闷、愤郁和无可奈何。
12.《季氏将伐颛臾》选自( )
A.《左传》 B.《论语》 C.《庄子》 D.《诗经》
13.下列不符合求职信语言艺术要求的一项是( )
A.平实明晰,一目了然 B.简练精约,言尽意止
C.洋洋洒洒,过分谦虚 D.谦恭诚恳,以情动人
14.下列不属于艾青创作作品的一项是( )
A.《我爱这土地》 B.《大堰河?我的保姆》
C.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》 D.《凤凰涅?》
15.郭沫若在《炉中煤》中把“爱国赤心”比喻成( )
A.年青的女郎 B.炉火 C.炉中煤 D.黑奴
16.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 )
A.亲睐 B.摄相机 C.沧海一粟 D.情有独衷
17.下列人物中全属于道家的一项是( )
A.老子和庄子 B.孔子和庄子 C.孔子和韩非子 D.荀子和老子
18.下列属于曹操作品的一项是( )
A.《水龙吟》(登建康赏心亭) B.《短歌行》(对酒当歌)
C.《关山月》(和戎诏下十五年) D.《饮酒》(结庐在人境)
19.下列对李煜《虞美人》(春花秋月何时了)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,以问起,以答结,以高亢快速的调子,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。
B.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”一句中的“只是”二字以悲愤口气,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愤恨之感。
C.全词精心结构,通篇一气盘旋,波涛起伏,又围绕一个中心思想,结合成谐和协调艺术整体。
D.词的最后两句,以问答出之,加倍突出一个“愁”字,从而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呼应,流走自如的地步。
20.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,有错误的一项是( )
A.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,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,他的主要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
的《楚辞》中,《离骚》是他的代表作。
B.鲁迅,原名周树人,现代作家,他的作品有小说集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,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,散文诗集《野草》
C.《氓》是一首叙事诗,她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,讲述了她自己的爱情悲剧,多用比兴手法,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。
D.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,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因循守旧、害怕新事物、抗拒新思想的“套中人”形象。
非选择题部分
注意事项:
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,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。
二、填空题(本题共有20 小题,每小题一分,各空出现一个错别字不得分,共20 分)
(一) 文学知识(14 分)
21.周任有言曰:“ , 。”(《论语?季氏将伐颛臾》
22.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 。(《庄子?秋水》)
23. 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(李白《行路难》)
24.笛里谁知壮士心, 。(陆游《关山月》)
25. ,王孙自可留。(王维《山居秋暝》)
26.三顾频烦天下计, 。(杜甫《蜀相》)
27.我欲乘风归去, ,高处不胜寒 。(苏轼《水调歌头》
28.我自从重见天光, 。(郭沫若《炉中煤》)
29. 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……(艾青《我爱这土地》)
30.方苞、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?? 的代表。
31.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,《天净沙?秋思》是 的一首著名的散曲。
32.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 时期 。
33.我国现代小说中,祥林嫂、翠翠、方鸿渐依次是《 》《边城》《围城》中的主人公。
34.“名人传”中的《贝多芬传》和《托尔斯泰传》均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品。
(二)根据提示,在横线内填入相关内容。(6 分)
下面是一则招领启事,有三处错误,请改正。
招领启事
昨天下午,本人在学校操场捡到钱包一个,里面有五张崭新的百元面值的人民币,还
有食堂饭卡一张。哪个人丢失了,请到学生宿舍区认领。
XX 中学 王斌
2012 年5 月10 日
35.失物情况不能太具体,“五张崭新的百元面值的人民币”应改为 。
36.认领地址要具体明确,“学生宿舍区”应改为 。
37.启事语言风格要统一,“哪个人丢失了”是口语,应改为 。
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,有三处不当,请指出。
各位来宾、各位校友:
①今天是我校建校100 周年的大喜日子,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。②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,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,然后领取纪念册。③10 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,会后欢迎您到母校参观。
38.第①句中, 与 重复,应删去其中一个。
39.第②句中用 一词,对来宾、校友来讲,显得生硬不得体。
40.第③句中,请求“到母校参观”的与会者,除了“校友”之外,还有“来宾”,因此这里的 一词与“来宾”照应适当。
三、阅读分析题(本题共有12 小题,共40 分)
(一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完成41-42 题。(6 分)
野 望①
杜 甫
西山白雪三城戍②,南浦清江万里桥。
海内风尘诸弟隔, 天涯涕泪一身遥。
惟将迟暮供多病, 未有涓埃答圣朝。
跨马出郊时极目, 不堪人事日萧条。
〔注〕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(761)成都草堂。②三城戍:当时因受吐蕃侵扰,曾在松、维、堡三城设戍。
41.“海内风尘诸弟隔” 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?请作简要说明。(2分)
40.这首诗以“野望”为题,请具体说明全诗如何扣住“望”来写的?
(二)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,完成43-45 题。(6 分)
李?
(唐)卢肇
?,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,近代无比。有故,自教坊请假至越州。公私更宴,以观其妙。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,皆有资业,乃醵二千文,同会镜湖,欲邀李生湖上吹之,想其风韵,尤警人神。以费多人少,遂相约各召一客。会中有一人,以日晚方记得,不遑他请。其邻居独孤生者,年老,久处田野,人事不知,茅屋数间,尝呼为“独孤丈”。至是遂以应命。
到会所,澄波万顷,景物皆奇。李生拂笛,渐移舟于湖心。时轻云蒙笼,微风拂浪,波澜陡起。李生捧笛,其声始发之后,昏?齐开,水木森然,仿佛如有鬼神之来。坐客皆更赞咏之,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。独孤生乃无一言,会者皆怒。李生以为轻己,意甚忿之。良久,又静思作一曲,更加妙绝,无不赏骇。独孤生又无言。邻居召至者甚惭悔,白于众曰:“独孤村落幽,城郭稀至,音乐之类,率所不通。”会客同诮责之,独孤生不答,但微笑而已。李生曰:“公如是,是轻薄,为复是好手?”独孤生乃徐曰:“公安知仆不会也?”
独孤曰:“公试吹《凉州》。”至曲终,独孤生曰:“公亦甚能妙,然声调杂夷乐,得无有龟兹之侣乎?”李生大骇,起拜曰:“丈人神绝!某亦不自知,本师实龟兹人也。”又曰:“第十三叠误入《水调》,足下知之乎?”李生曰:“某顽蒙,实不觉。”独孤生乃取吹之。李生更有一笛,拂拭以进。独孤视之曰:“此都不堪取,执者粗通耳。”乃换之,曰:“此至入破①,必裂,得无吝惜否?”李生曰:“不敢。”遂吹声发入云,四座震栗。李生蹙?不敢动,至第十三叠,揭示谬误之处,敬伏将拜。及“入破”,笛遂败裂,不复终曲。李生再拜,众皆帖息,乃散。
明旦,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。至则唯茅舍尚存,独孤生不见矣。越人知者皆访之,竟不知其所去。
【注】①入破: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,可以分为三段,及散序、中序、破。前两段音乐舒缓,只歌不舞,“破”的第一遍为“入破”,入破后丝鼓合鸣,节奏急促,舞者开始入场。
43.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。(2 分)
①公私更宴,以观其妙
②公如是,是轻薄.
44.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2 分)
独孤村落幽,城郭稀至,音乐之类,率所不通。
45.本文是怎样突出描写独孤生高超技艺的。(2 分)
(三)阅读以下的文字,完成46-48 题。(11 分)
带着村庄上路
卢年初
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:离开村庄。
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,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,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。我选择在一个夏天离开,人们都在打瞌睡,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,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,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,我走得要有出息,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。
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。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,我把行囊打开,里面装的是整个村庄。我很羞愧,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,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,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,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。 在县城读书,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。在寄宿的同学中,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,一般我只买个小菜,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:咸鱼、坛坛菜、?辣椒。肚子饿了,就用炒米茶充饥。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,只要用开水一冲,加粗红糖,很香。在省城读书,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,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。在机关里办公,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。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。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,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,我为此忧戚: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?
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,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,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。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,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,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。她不在乎我的家底,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;接受她的爱情,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。后来,我的继父、母亲跟着我进了城,开了一家土菜馆,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,全部端上了大桌子。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,别.有.一.番.滋.味.。借助土菜馆,我发了一点小财,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。我开始懂得,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,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,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;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,也把她的丑陋翻新。
不知何时起,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,稍不留神,香甜就脱口而出。我走到哪里,村庄都扑面而来。村庄的竹器、村庄的粮食、村庄的花卉,全都进了城,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。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,常常聚会,侃起村庄,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,高昂铿锵。当我们贫穷,老把村庄当做羞涩;当我们富有,又拿村庄来调味。我们水远在把村庄当做铺垫,当做背景。
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,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,终于有一天,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,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。走吧,回吧,从村庄出来的人,回去干点什么,或者什么也不干。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,但等我们一开口,就知道我们是谁了,在这块土地上,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,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。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,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。村庄的风物,村人的思维,常让我们寡言少语,我们走近亲近,又走近了陌生。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,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。我们走的时候,不是带走一把铁锹,而是别.的.东.西.,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。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,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。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,那就是什么时候,要让村庄打个盹儿,我要带着我去上路。
46.解说文中带点短语的含义。(4 分)
(1)别有一番滋味
(2)别的东西
47.概括说明“我”对村庄的感情变化?(3 分)
48.联系全文,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“我要带着我去上路”这句话的理解。(4 分)
(四)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第49 题。(3 分)
①自主招生即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,它扩大了高校自主权,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。
②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,或在文学、艺术、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,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。
③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,可被降分录取。
④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 年,首先在22 所大学进行试点,现在已扩大到80所大学。
49.提取并整合上述材料的主要信息,给“自主招生”下定义。(3 分)
(五)阅读下面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,完成第50 题。(4 分)
日前惠顾你社网站,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,我决定应聘。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,学习成绩优秀,身体健康,表达能力强。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,如有意向,可尽快与我洽谈。
48.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,找出四处不得体处并作修改。(4 分)
(六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第51、52 小题。(10 分)
什么是可再生能源?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海洋能等,相对于越用越少、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,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、取之不竭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?原来这阳光、这风、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。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,羡慕风的来去,欣赏生物的多姿,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,满肚子委屈。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,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、绿几棵树,它还能发电、供热,能让汽车跑,能让电灯亮。科学家说,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 千瓦时左右的能量。风儿在地球上飘荡,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、送几片白帆,它还有更大的力量,却无用武之地,所以就恼怒、狂躁。你看那台风、飓风、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!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,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,兰在幽谷无人问,花自飘零水自流,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?
阳光、风、水、生物、地热、海洋有这么多本事,为什么不使出来呢?有两个原因: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,有眼不识金镶玉,轻慢了它们,它们当然就不出力。这好办,随着科学的进步,观念的转变,会纠正的。二是人们的固执,明知可用就是不用,甚至不许别人用。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,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,抢位置、争高低,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,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,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。就能源说,何苦呢,照旧用我不更省事?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,旧能源说,你看,得不偿失!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,可以供全楼的照明、热水。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,施工队说太麻烦,物业部门说不美观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,但是先要征地,又要修路、进设备、培训技术人员。主持者一想,算了吧,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。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,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,这酒精还能开汽车,玉米秆可以发电。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,谁第一个吃螃蟹?总之,新事头绪多,旧轨最好循。至于新事物的前景,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。一般人管不了,谁来管?国家来管。用什么方法来管?用法律。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,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,于是就有了《可再生能源法》。
1831年,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、蜡烛照明,靠煤炭取暖时,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,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。他给人表演时,有绅士问:“这有什么用?”法拉第说:“先生,不用多久,它就会给您交税的。”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。为推广新能源,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。现在阳光、风、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,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,亟盼世人理解,盼社会支持,盼法律保护。打个比方,《可再生能源法》就像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一样,它是专门保护弱者、保护未来、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。
千百年来,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,现在突然发现,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,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。当年 有人问恩格斯说,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?恩格斯回答: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。”自有阶级社会以来,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,为社会秩序立法,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,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。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,反之,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。当阳光、风、各种生物,还有地热、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,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。
(选自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》,有删改)
51.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,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,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。(4 分)
52.文章标题“让法律来保护阳光”的含义是什么?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?(6 分)
四、作文(本题共有2 小题,共70 分)
(一)实用文写作。(20 分)
53.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完成写作。(20 分)
XXX 是XX 大学的优秀毕业生,他的综合测评在全年级排名第二,学习成绩名列第一,教育实习取得“优”的成绩,已通过公共英语六级,普通话测试达二级甲等水平。他在校期间获得多项市级、校级奖励。现在,他到本市一所高中应聘,希望能成为该校的一名语文教师。
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他撰写一篇求职信,要求格式规范、语言通顺、内容充实、条理清楚。
(二)文学写作。(50 分)
54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写作文。(50 分)
乌龟羡慕飞的自由自在的老鹰,说:“老鹰姐姐,你能让我到天上去过把瘾吗?”
“你又没有翅膀,怎么飞?”老鹰说。乌龟灵机一动:“你们两只鹰咬住绳子的两端,我咬住绳子中间,不就把我带上天了吗?”
果然,乌龟上天啦!地上许多人都赞不绝口。突然只听有人说:“是谁让乌龟飞起来的呢?”有人猜测:“想必是老鹰吧?”乌龟忍耐不住了,张开大口喊:“这是我的办法呀!”没等“我”字说完,一张嘴,乌龟就从高空坠下,摔在地上死了。
很多时候,一心念着“我”,失去的恰恰是自己。
读了这则故事,你有何感想或启发?请根据你的理解,写一篇600 字以上的文章。要求角度自选;题目自拟;除诗歌外,体裁不限;不得抄袭、套作。
|